1852年,曾国藩回湘参加母亲的葬礼,途经岳州城闹市区,他看见有个汉子正设台对弈。数人挑战失败,纷纷灰溜溜地留下赌钱。曾国藩本人好棋,进去看了棋局后也赞叹不已。后来,他把这名奇男子收入麾下,并许给他不凡的前程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这汉子名叫康福,看上去二十三四岁,衣衫褴褛,但双目炯炯有神。他在岳州城设棋摊子,脚边用石块压着一张纸,上面写着:残局对弈,胜一局收钱十文,败则送钱二十文。
他的摊子吸引了不少热爱斗棋的民间高手,只不过任谁来,都是坐下盯着棋盘半晌,不动一子便摇摇头留下二十文离开。
曾国藩也挤进人堆仔细端详,不一会儿内心便啧啧称赞:妙啊!这残局虽然看上去双方势均力敌,但康福执黑一方竟无从攻破!
曾国藩注意到,康福所用的棋盘棋子,也并非凡物。盒子是紫檀木制成,白子胜过和田玉,黑的就像徽州墨,色泽纯净。
正当大伙儿都在思考解棋思路之时,圈外有人大喊:敢在我的地盘逞威风?活腻烦了!
众人见叫嚣者来势汹汹,还带了三个打手,都害怕地让开一步路。这凶汉狮子大开口:“好大的胆子!在我地盘上做买卖,你想走也成,留下一百两!”
原来,这人前阵子在康福这儿输了棋,咽不下这口气,特地带人找茬来了。随即,他下令让打手拿住康福,还要夺他的棋子。
康福见这人不依不饶,便单手和这群人搏斗起来。曾国藩发现,康福身手不凡,单拳对敌从容不迫,还拳拳打到对方点子上,而不伤一丝要害。
不一会儿,这几人被揍得落花流水。曾国藩平日并不结交江湖义士,但他见此人出手不凡,断定他日后必有大作为,便找时机与他攀谈。
当时,曾国藩虽然回乡戴孝,暂停官职,其名号在湘区还是响当当的。对方得知曾大人要会见自己,深感荣幸。好棋的曾国藩和康福下了几局,对方并没有介于自己的身份而放水,所以曾国藩连连败阵。之后,康福也并不骄躁,反而诚恳地告诉曾国藩每一局、每一步的漏洞。
几天后,曾国藩棋艺有了大进。康福却十分惭愧,他表示自己有辱康家门风,不得已将下棋这样神圣的事情,用作挣碎银几两的营生。
康福的廉耻心,让曾国藩大为感动。曾国藩了解到这个年轻人祖德深厚,是下棋世家。康福又有一身好武艺,只是在这混乱的世道尚未找到用武之地。
于是,曾国藩便向他发出邀约,请他与自己随行,做贴身侍卫。康福感激涕零,发誓此后好好干好这一份工作。
当然,曾国藩对他的安排,不只是侍卫如此简单。他慧眼识人,知道康复日后的成就不限于此,想先把他留在身边好好培养。
后来,康福成为了曾国藩的得力助手。在曾国藩办团练、围剿太平军的诸多事业中,康福都是“战神”一般的存在。
曾国藩在识人方面,有着独特的敏锐性。很多人也想学习他的用人智慧。
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曾国藩,建议去看看《曾国藩全书》这本书。这本由曾国藩本人亲口讲述的书籍,囊括了他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。曾国藩的一生起伏跌宕,位至两江总督。他在治家、治学、治国等方面,有自己一整套体系化的见解。
虽然曾国藩被称之为“半圣”,他的故事却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开始的。早年间的曾国藩,天资愚钝,没有开挂的运气,身上还有不少影响自己专注力的坏毛病。后来,他凭借着内省自修,一步步逆袭成为一代名相。
他也是中国近代史上,一个悲剧色彩非常浓重的人物。当时他身处混乱的时局,亲眼见证过民间疾苦,要倾向于大义还是忠诚,想必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其矛盾和纠结的抉择。
所以,即便在最辉煌的时候,曾国藩仍然有很多的困顿和犹豫。那么,通过阅读曾国藩本人的一些反省和思考,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去了解这个人物,并感受他的“悲壮”。
这本书在历史背景和时代风貌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描摹和刻画,我们可以借此穿越清朝,去看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,曾公是如何拼杀的。人性的取舍,也在本书的故事中一一呈现。
本书的历史材料非常丰富,也有多元的文学元素,这使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复杂、多面的人物形象。而这种立体的还原,是在清朝中期政治、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和解读的。对我们来说,我们不仅可以丝滑阅读关于曾国藩的有趣故事,还能信赖行文所构图景的权威性和客观性。
今天,我们仍然有必要多读读古代圣贤的故事。时代在更替,但做人的底层逻辑总是有一套稳定的体系,学习曾国藩的治人、治世之道,我们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现实生活中的自我修行、人际往来等方面的问题。
这本书的链接给您放在下方啦,点击“看一看”,即可把这套好读又有深度的书籍带回家。
关键词:
Copyright 2000-2021 by www.jiaoyu.zhangbeiba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邮箱 : 51 46 76 11 3 @qq.com